校庆专题
吕华斌是我院艺术系的老师,从06年至今,他已在华商任教十年。伴随着华商一路走来的他,见证了我院这十年来从一株小树苗成长为茁壮的大树。
“下雨一脚泥,晴天一身土。”这是老师对十年前刚来到华商时的感受,而当初他选择了来华商任教是因为一位主任的介绍,另一个原因是他认为华商的前景好。如今的华商让吕华斌老师拥有了一份归属感, 在学院里能让他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
吕华斌老师在华商任教的十年里,由骨干教师到现在的校聘副教授非常难得,谈及工作中有哪些变化时,他说到:“主要变化就是从学术型课程转移到了科研型课程,更加注重于去研究怎么教学和实践,然后更多的写文章、做科研、发专著。”在教学方式方面,吕华斌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华商正逐渐摆脱应试教育,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前进,但执行的力度仍旧不够。“教学工作的重心应是加强学生怎么学,而不是强调老师怎么教。”吕华斌老师补充到:“我所设想的教学模式是在学生们通过实践等途径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然后选修自己认为可辅助自选专业的课程,学生修够了学分方可毕业,这样的话能让学生们由被动的学习转换成主动的学习,这样培养出的才是真真正正的人才。”所以他建议我院应增加师资力量,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国内外引进专家、教授,然后在专业方面进行拓展,营造一种资源深厚的氛围。
除了在教学方面的感受和建议之外,吕华斌老师在华商生活的十年里也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最令他难忘的是华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华商成家,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培养了一届届的学生。当记者让老师评价下自己如今取得的成绩时,他十分谦虚的表示自己做的还不够多,同龄人中比他优秀的还有很多。他认为,一个人所获奖的多少并不能作为评价其优秀与否的标准,无论如何他都会朝着成为一名卓越的老师而继续努力。
十载华商,凝聚着老师和学生们的心血。吕华斌老师表示华商这十年来走的不容易,对于华商未来的发展,他希望学院可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研究生、博士生专业,把有能力的学生送到国内外的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走更为特色的培养人才道路。
在华商迎来十周年生日之际,吕华斌老师也为此送上祝愿。他祝福华商学院生日快乐的同时,也希望我院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记者 程映君)
上一条:【活动】高校知识产权问题及应对——记华商十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之广东财经大学学者讲座第一场
下一条:【回忆】初识华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