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

【专访】姚见花:工作就像我的子女

2015年05月21日

2006年是华商学院成立的第一年,也是姚见花进入华商的第一年。刚踏入学校的姚见花对华商的第一印象就是“很荒凉,到处都是泥地。”作为招生办公室的一员,在同一个岗位上一如既往工作至今,是不容易的。

记者采访中谈及第一届招生工作时,姚见花不由感叹“真的很困难!”当时学校的招生办总共就两位工作人员,许多办公室仍未成立,整个学校面临着人手不足,资源缺乏等状况,招生工作特别困难。刚成立的新学校,没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老师们只能整个月地往外跑,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做招生宣传,能去的中学都去了,不能去的就邮寄学校简介。忙时一整个月都得上班,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基本上没有什么假期。

那时候姚见花的女儿才一岁多,因为工作原因,她和丈夫都没时间照顾孩子,学校又正是用人之际。姚见花不得已将孩子送到亲戚家代为抚养,每周周末才有空见见孩子,这一送就是五年多,直到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前一天晚上才将其接回家。

言语中,姚见花无比感慨,与十年前相比,学校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许多教学楼、宿舍楼也都拔地而起,设施也渐渐完善。对她而言其最切身体会的就是招生工作渐渐步上轨道,发展越来越成熟、平稳。“头一年华商的招生人数不到三千,现在招生人数将要突破六千;以前都得靠降分补录才能招满人,现在一下子就招满人数,不要说降分,我院的招生分数线都高出录取线许多!”谈到变化时,姚见花眼里闪着光,从之前鲜为人知的院校到今天有一定知名度的“十佳”独立院校,作为“进口单位”,为学校招进优秀的学生是她的责任,如今招生工作虽已日常化,但因学校人员流动,目前招生办仍旧是她一人在坚守。对于这份坚守了十年的工作,她说“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看着她慢慢长大,非常感慨”,显然,她花在工作的时间比花在家人身上的时间都多。

在与姚见花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她是位很善于倾听,很平和的一个人,对此姚见花的解释是因为岗位的需要,忙时每天都要接很多电话,养成其善于倾听的性格,她也常常和她的学生讲在与别人交流中要有耐心,善于去听。她还说有时太忙接太多电话,一天下来耳朵十分痛,时不时还有耳鸣现象。

在闲暇时,姚见花也会听听歌、上上网、陪陪孩子舒缓一下,已是两位孩子妈妈的她在谈到孩子时明显变得温柔、健谈起来。谈到教育孩子方面她不太认同“虎妈”式教育方式,孩子能上重点最好,不能也不强求,孩子快乐就好,兴趣班之类的也要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才让孩子去学。她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自主能力及时间观念,放假时就让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时间表,自己安排自己的假期。

姚见花是位真正爱岗敬业的人,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工作,也把工作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热爱,她说若无意外,她仍会坚守下去。(学生记者 余艳艳)

上一条:【活动】千年禅圣–六祖慧能–记华商学院十周年校庆学术系列讲座之“六祖禅智与人生启迪”
下一条:【专访】唐启鑫:因为年轻,时间容得下我们多做一两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