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

【专访】唐启鑫:因为年轻,时间容得下我们多做一两次选择

2015年05月20日

2009年的秋天,唐启鑫带着满腔的希冀走进了这个对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我的大学生活是怀揣着愿景,充满着一种改造社会的冲动,这不是我口出狂言,事实是我确实有过很多想法,也有过很多行动,但事实与理想中的状态相差很远,这个过程是能让人成长很多的。”从进华商的那天起,唐启鑫就觉得大学里面充满着无限的机会和潜能。当初他深知一个好的社团对一个大学校园生活创建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所以在进大学时的第一学期,他就自己有申请成立过社团,但遗憾的是没批下来。同时,由于社团活动的内容不是他自己感兴趣的,他自身没有参加过很多社团活动,现在想来,他觉得这也算大学里的遗憾。

采访中,唐启鑫对选择专业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刚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还是有点盲从的,一是刚入学时不了解每个专业,二是不了解每个专业的就业现状。其实专业的学习还是要看兴趣,兴趣不在是很难将专业学得深的。有了自己的经验后,他特别想告诉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大学中不要被专业所限制,不要认为自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就只学习这个专业相关的内容,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去学习。另外,在他的言语中,对于阅读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希望通过我们的采访告诉大学生们,一定要珍惜学校的图书馆的资源,在大学四年里尽可能地将你感兴趣的书籍通通看一遍,这样你才能在大学中积累你的厚度。

在华商,唐启鑫的名字在老师、同学间是响当当的,大学四年里,他总共申请了六个专利,作为艺术系的学生,他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领域里涉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渺小的设计改变大家的生活,他的专利证书至今还保留在学校的校史馆。然而,采访中,他却透露,这六个专利仅仅是他在校期间所萌生过的想法中极少的一部分,对很多现有的物品他都有改造性的想法。许多灵感的出现,转瞬即逝,如果不把握住机会,想法就会变成空想,但假如你坚定地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它便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讲到这里时,唐启鑫深有感触地劝诫在校生,大学这个阶段是形成一个人人生格局最宝贵的时光,千万不要荒废。做自己喜欢的事,培养自己的兴趣,多接触新鲜事物,多发现多尝试,你就能收获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

在谈到工作时,唐启鑫显然换了一种态度,褪去了校园光环后,他接受了现实。唐启鑫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大三的第二学期,那时候他已经应聘到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分局宣传科做了一名宣传员。能在还没毕业就找到一份这么好的工作,这让当时还是学生的唐启鑫感到很有自信心,于是大三那年唐启鑫就在学校、单位两头跑。大四毕业之后,他在做了慎重的考虑后,决定离开分局,唐启鑫对于是否离开纠结了很久,毕竟这份工作是很难得的,他坦言,没坚持做下去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份工作的职业生涯非常有限,没有晋升空间。之后的他到了一家教育公司,谈及缘由时,他有点羞愧地说,当时就是被这家公司位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这个绚丽的外衣给吸引住的,完全没有考虑自身的专业以及长处。现在回想起来,于他而言,那是一段迷茫的岁月,惶惶不可终日后,他终于痛下决心重新开始。如今的唐启鑫在湖南广电上班,从事电视台摄像工作,做回他的老本行,他感觉无比地快乐,虽然经常熬夜加班,但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唐启鑫感受颇多,对走过的路,他自己总结到,刚入职的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肯定也有过诸多迷茫,但其实年轻还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容得下我们多做一两次选择。

得知母校即将迎来十周年诞辰,唐启鑫也表达了自己的祝愿:“华商从创校开始就有一个愿景,要成为百年名校。俗话说,‘老路一百里你都是跟随者,新路一米你都是领路人。’希望母校也可以厚积薄发,开创壮举,以变革创新作为我们学院办学的新思路,祝福母校越来越好!”(学生记者林秋梅)

上一条:【专访】姚见花:工作就像我的子女
下一条:【资讯】十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之“华商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