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
十年的风雨兼程,十年的沧桑蜕变,十年的薪火相传,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华商历经十年成长,到现在已经小有名气。正值华商十周年之际,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采访到华商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巴雅尔老师,为我们讲述他与华商、与会计学院之间的点滴故事。
采访一开始,巴雅尔老师回忆道,或许是机缘巧合,在2007年的时候就和华商结下了缘分。回想之前的华商与现在的华商,巴雅尔老师感慨万分。会计系从成立之初的三百余人发展到现在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学院,巴雅尔老师为见证了会计学院所有的成长。在采访中,巴雅尔老师谈及了他在华商的一些有趣的经历,他说,“华商是个适合学习和工作的好地方”从他淡淡的回忆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华商学院给巴老师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接受“华商在同类院校中的优势和对华商未来的发展期望”的提问时,巴老师回答道,“华商的优势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自2007年以来,学校的各种实验设施不断完善, 包括启用了跨专业仿真平台等,这在同类其他学校是第一家;再者,学院领导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实现多元化,包括增设创新实验班、ACCA班,并计划在2015年将澳大利亚CAPA国际会计班纳入招生计划。可以说华商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接着,在谈到如何加快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以及会计专业各方向就业的问题时,巴老师认为,各院校的定位和侧重有所不同,华商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珠三角中小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应用型人才,而我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再者我校设置会计专业的不同方向也是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另外,巴雅尔老师还耐心的为我们分析了会计学院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在采访的最后,我们谈到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学会计热”以及会计专业毕业生是否因此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的问题时,巴雅尔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会计热”的掀起未必是件坏事,尤其是针对会计师一些具体的、微观的岗位来说,珠三角地区对人才需求是很大的,而且在国家政策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会计专业不仅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优势,而且对以后创业和自身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最后巴雅尔老师也表示希望,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把握好学习的好机会,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适当的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为今后走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文/会计学院记者团张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