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

【专访】姚令芝:华商十年育英才

2015年05月29日

姚令芝,我院外语系教师。06年4月入职华商,是我院最早入职的教师之一,至今已见证了华商将近十个春秋的发展历程。为人亲和的姚令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我们分享了她在华商的点点滴滴。

05年毕业后,姚令芝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新塘的一家制衣厂担任外贸员,与外国客户洽谈商务合作。虽然说这份工作与她所学的外语专业对口,并且能从中学习不少商务的知识,但是因为时差大等原因,让她毅然辞职来到了华商。回忆起最初在华商的日子,她感叹道,当时华商只有崇德楼和励志楼,基本设施很少,而且食堂也只有一间,但是却被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所吸引。她认为华商很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常以学生为本,对于来自学生和老师的建议都十分的重视。“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学生提议说图书馆的灯不够亮,结果第二天学校就立即在每层楼都再装多了几十盏白炽灯,比原来亮了不少。”正因为华商学院的人性化管理,再加上这份工作与自己本身专业对口,是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所以姚令芝在华商学院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路程,十年陪伴。谈及华商十年来的变化,姚令芝感慨的回忆道,华商刚刚建校的时候,附近周围都挺荒凉的,刚到学校时教师也是住在学生宿舍,一到夏天还会时常停电,学校附近也有一些大排档,菜市场,鱼龙混杂,但是这几年教师的宿舍条件也日益改善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齐全,周边的环境也日益规范化了,这是华商十年来环境最大的变化。

在华商的十年里,姚令芝一直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总有一些让她难忘的回忆,她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她认为很有意义的故事。“当时09届我教了一位学文秘专业的专科生,刚开始时他也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在我眼中就是那种所谓的“差生”,但是大一过后他说他想考研究生,自此他认真学习了两年英语,常常泡在图书馆里自学,也在私底下向我讨教,后来他也真的成功考上了北京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他就一路从专升本,本升研。”姚令芝常以这个故事为例子鼓励自己的学生,她认为人在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哪,并付诸行动。“大一、大二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当你实践了,想去考研了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姚令芝还向我们分享了她在对华商外语教学的个人看法,她表示,在教学上要常以学生为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鼓励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课堂让学生学到了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应该在课后自主提高积极性,学的东西才会更多。外语这个专业只要肯脚踏实地的学好,是很好就业的,毕竟语言本身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外语其实也有助于传播自己本国的文化。姚令芝认为,表面看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但其实很大程度是学生很少有吃苦的精神,好高骛远,而且在学习方面有点急于求成了。她希望华商的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试着从低做起,有独立的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心态。而现在的华商也给予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华商已有同传的实验室,能帮助学生在同声传译实践方面有所经验,此外华商也是增城唯一一所设有BEC考点(剑桥商务英语考点)的高校。

华商十年育英才,对于华商学院未来的发展,她谈到,希望学院能以会计学院的成立为契机,尽快建立更多的二级学院,能和国外知名的大学进行学术上的交流,每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祝愿华商的名声越来越响,校园越来越美,教育越办越好。

学生记者 周令仪  陈思凯

上一条:【专访】巴雅尔:我与会计学院
下一条:【活动】论文章之采 展个人之识——十周年校庆系列之文学系人文素质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