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聚力攻坚合格评估,欢歌盛启...
• 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广州华商...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学校荣...
• 增城区教育局与广州华商学院...
• 首届小学教育毕业生成绩惊艳...
• 会计学院召开2025年第十次本...
• 人工智能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
• 数字金融学院召开本科毕业论...
• 喜报|数字传播学院在第17届大...
• 服务“环两山”,助力“百千...

增城区教育局与广州华商学院举行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5年07月09日

7月8日上午,增城区教育局与广州华商学院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广州华商学院美术馆举行。增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苏艳华,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党委书记陈玉欢等双方领导出席仪式,华商科教集团领导、广州华商职业学院领导、广州华商学院教师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时刻。仪式由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刘少波主持。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校地教育合作迈入新阶段,更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仪式伊始,党委书记陈玉欢在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此次与增城区教育局共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既是增城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州华商学院扎根增城、服务地方、深化产教融合、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一步。

陈玉欢书记介绍,广州华商学院作为财经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和2个省级重点学科,在校师生3万余人。依托这一基础,学校将与增城区教育局重点在五方面深化合作:第一,深化协同育人,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高标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群,三年内建成不少于80所标准化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见习、实习、研习平台;全面推行“高校教师+一线名师”双导师制,建立实习与就业联动机制,为华商毕业生扎根增城教育开辟优先通道。第二,共建产教联合体,服务区域“芯显车”产业升级。依托增城经开区产教联合体平台,精准对接“芯显车”等核心产业需求,筹建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不少于10个特色产业学院,成立20个产业创新班及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发40个理实一体教学资源,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第三,推动教研深度融合,共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攻关与教师培训,共同破解教育难题,提升双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助力区域教育内涵式发展。第四,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服务“百千万工程”。基于需求清单定向支持薄弱校,通过捐赠或升级智慧教室、实验器材等优化办学条件,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提供决策咨询,推动增城教育品牌建设。第五,提供专业智库支撑,共绘教育发展新篇。搭建综合性教育智库平台,深度参与区域教育战略研究、规划编制、教学评估与政策咨询,为增城教育科学决策提供强力智力支持。

随后,增城区教育局局长苏艳华致辞。苏艳华局长介绍,增城区“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超180亿元发展教育,引进20所省市名校合作办学,培育30个区属教育集团辐射187所学校。2025届高考特控上线人数达964人,本科上线3767人,均创历史新高,为校地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她表示,增城区469所中小学、幼儿园构成的实践网络,将与广州华商学院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形成天然互补,共同打造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教育提质的 “增城样板”。


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仪式进入签约与授牌环节。签约环节中,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许娜与增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志科作为双方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与增城区教育局局长苏艳华作为见证人,共同见证这一时刻。随后,授牌仪式上,苏艳华局长向胡军校长授予“教育发展共同体”牌匾,标志着增城区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正式成立。华商教师教育学院王金道院长向增城区教育局侯洁副局长授予“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牌匾,为双方协同育人搭建了有效载体。 

此次签约与授牌是合作的起点,更是实干的号角。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高校-政府-学校”三位一体平台,构建全方位合作框架:顶层设计上共建“十五五”教育规划工作组,由广州华商学院提供智力支持;资源均衡方面,广州华商学院专家团队定点支援薄弱校,通过优化设施、培训师资缩小城乡差距;产教融合上依托增城经开区产教联合体推动“三链”融合。双方明确以“联席会议”“定期评估”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确保落地见效,增城区教育局承诺开放实践资源、支持基地与教研建设,广州华商学院则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提供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指导。正如苏艳华局长所说,“关键在以实干兑现承诺”,胡军校长也表示将以最大诚意履约,发挥财经学科优势提供专业支撑。

从长远来看,这一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具有多重深远意义。此次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建立,既是“高校反哺基础教育、产教融合赋能区域”的创新实践,也是破解教育均衡难题的探索,与广州华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关键期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学校以评估为抓手,深化内涵建设,通过共建实践基地、推进产教融合等举措,既响应评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以服务区域的实效检验办学质量。随着合作深入,这一“增城模式”有望为省“百千万工程”教育提质提供可复制经验。学校也将把协同育人、教研融合成果转化为以评促建的动力,以实干实绩推动自身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校地共赢与评估建设的双向赋能。


(图文/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学校荣誉校长Jean-Marie Lehn教授再访华商,并为师生作《通向复杂物质的阶梯:化学!》专题讲座!
下一条:首届小学教育毕业生成绩惊艳,收获社会满满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