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热情,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2025年5月20日,国际学院第三届英语配音大赛“从东方到世界:哪吒说英语From the East to the World:Nezha Speaks English!”决赛在广州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大赛以国产动画经典《哪吒之魔童降世》及其续作为配音素材,通过英语艺术再创作,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赛事自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广州校区和肇庆校区的国际学院、健康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外国语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的200多名学子踊跃参与。经过初赛选拔,从39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的10支强队会师决赛。
国际学院回雁雁院长、学工办关慧慧主任、团委郝自秀书记、ACCA项目专员姚晓敏、广州华商职业学院10名来华留学生担任评委团,以及来自国际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等8个院系的10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汇中西的文化盛宴。
回雁雁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赛事历时两个多月,吸引了来自广州与肇庆两个校区、9个学院的200余名学子积极参与。她指出,这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肇庆校区与广州校区的同学们现场同台竞技,共同演绎这场文化盛宴。
回雁雁院长着重阐述了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首先,创新语言学习模式,强化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她特别提到,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真实的人际语言交流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通过电影艺术这一生动载体,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台词演绎中,培养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最后,以中国经典文化IP为桥梁,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友谊之桥。
最后,回雁雁院长特别感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精心组织的国际评委团。这支由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智利、越南、坦桑尼亚等10国留学生组成的评审团队,为赛事注入了多元文化视角,有效地提升了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通过艺术交流增进理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赛正式拉开帷幕,10组参赛选手轮番登台竞技。为完美呈现剧中人物形象,多支参赛队伍精心准备了角色服装,从造型到神态都力求还原电影中的经典形象。当《哪吒》电影的经典片段在舞台上重现时,选手们用地道的英语发音、精准的情绪把控和极具张力的表演,将这个家喻户晓的中国神话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
来自国际学院、健康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Dynamic队”团队凭借纯正的英式发音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将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经典台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国际学院的“Dubbing knight”组合则通过默契的配合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完美再现了哪吒与哪吒母亲的精彩对戏。选手们不仅展现了扎实的英语功底,更通过创新的艺术表达,让这一传统神话人物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现场中外师生完全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每当选手完成配音,观众席都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来自阿富汗的Sosan在点评环节,对各参赛队伍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她从四个维度进行了细致分析:首先,在语音语调方面,Sosan女士特别赞赏选手们展现出的扎实语言功底,指出大多数参赛者在语流连贯性、节奏把控和整体语言表现力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准。不过她也善意提醒,个别单词的发音准确性还有提升空间,建议同学们可以通过跟读训练和发音矫正来进一步完善;其次,在情感表达这个关键评分项上,Sosan认为这是本届比赛的最大亮点。她感动地表示,选手们不仅深入理解了剧情内涵,更能精准把握角色特质,通过富有层次的声音变化、生动的面部表情和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人物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专业素养方面,她提出了中肯建议,她观察到部分队伍在处理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时稍显吃力,建议今后可以加强学术词汇的系统积累,并通过长难句分解训练来提升语言驾驭能力。
最后,Sosan女士动情地表示,作为评委,这次经历让她深受感动。不仅见证了华商学子卓越的英语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更通过这个窗口,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衷心希望这样的赛事能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让不同国家的年轻人增进了解、建立友谊。
颁奖环节
一等奖
Dynamic队
健康医学院李舒雨(队长);国际学院余意
人工智能学院黄嘉俊、余卓臻、刘佳丽
二等奖
Dubbing knight队
国际学院石睿妮(队长)、凌远深
健康医学院伍佳馨
布吉岛队
健康医学院吴明慧(队长)、杨宝茹
人工智能学院梁洳坤、张德杨、施俊杰
三等奖
四叶草队
人工智能学院莫诗婷(队长)、蔡厚华
健康医学院张嘉钰;管理学院张烨彤
极限风火轮轮轮队
数字传播学院林钥蕾(队长);会计学院李浩然
爱会消失对不对队
健康医学院余烨彬(队长)、雷雯茵
人工智能学院林桂润
优秀奖
豆豆小分队、prism队、我命由声队、不知天高地厚队
本次大赛创新性地采用“英语艺术表达+传统文化IP活化”的融合模式,以中国经典神话形象哪吒为文化载体,构建了一个集语言实践、文化传播与创新表达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活动实现了多维度的教育价值:首先,通过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的创造性演绎,为中国传统故事开辟了全新的跨文化传播路径;其次,以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探索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表达范式;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个中外学子深度对话的文化交流空间,促进了文明互鉴。
(图文/国际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广州华商学院2025年大学生准CEO训练营——创新创意创业指导培训班圆满落幕
下一条:学校副校长刘少波深入数字金融学院督导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