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上午,一场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在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8号楼109举行。本次活动以“AI赋能教学与学习——手把手教你用技术‘减负增效’”为主题,特邀教育技术领域知名专家白子依担任主讲人,与教师教育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共同探讨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讲座伊始,白子依老师从AI技术的核心分类切入,详细阐释了推理大模型与非推理大模型在教育场景中的差异化应用。她以DeepSeek-R1、GPT-4等推理大模型为例,指出其具备的链式思维推理能力,能够在数学逻辑推导、复杂问题解决等场景中提供创造性方案;而DeepSeek-V3、BERT等非推理大模型则擅长语言生成与文本处理,可高效完成课件制作、翻译、文本分类等结构化任务。她比喻,两类模型如同教育的“左膀右臂”,共同构建起覆盖教学全流程的技术支撑体系。
针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实际痛点,白子依老师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演示了AI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全流程赋能。在需求分析环节,教师通过ChatGPT、Claude等工具输入“初中科学光合作用单元教学”等具体场景,即可快速获取分层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误区分析等关键信息;借助ClassPoint AI对学习行为数据的深度分析,更能生成直观的学情热力图,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
在个性化教学实践层面,白子依老师重点介绍了Century Tech、Diffit等智能平台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学生测验数据,Century Tech能够为不同基础的学生定制专属学习路径,为薄弱学生推送基础动画课程,为进阶学生提供拓展阅读资源;Diffit则可根据教学目标自动生成多难度梯度作业,满足“千人千面”的学习需求。她特别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为例,展示了AI如何兼顾低龄学生认知特点,建议通过角色扮演、童话结局改写等互动活动,在传递人文关怀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实现技术与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
讲座中,白子依老师通过模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设计新课标教案的场景,详细拆解了“角色、任务、目标、格式、背景、困境”六大要素在AI交互中的实际应用。她强调,掌握高效的人机交互技巧是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清晰的提问框架能够让AI更精准地理解需求,例如明确“避免过度压抑的课堂氛围”这一困境后,AI生成的方案会更侧重正向引导活动的设计。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教师围绕“AI工具的实际操作难点”“人机协同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等问题积极提问,白子依老师结合通义听悟、DeepSeek智能体等工具的实操案例逐一解答。她特别指出,AI能够承担重复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但课堂中的情感联结、价值引导以及个性化指导,始终需要教师发挥核心作用。技术的价值在于让教师从“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聚焦于更具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教院学子搭建了一个深度接触前沿技术、交流实践经验的平台。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同学们对AI技术在教学设计、资源生成、个性化培养等场景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更有信心将其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减负增效”工具。教师教育学院后续将持续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助力教院师生提升数字素养,推动“AI+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为培养适应未来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图文/教师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喜报|广州华商学院“卧‘新’尝胆——助力海胆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项目入围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现场总决赛
下一条:凝心聚力担使命 全力以赴迎评估——教师教育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领导工作任务部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