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由广州华商学院主办,广州华商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处、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共青团广州华商学院委员会、广州华商学院就业创业e站、华商众创孵化基地承办,广州华商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各二级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分会协办的广州华商学院第六届创新创业文化节开幕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广州校区会议中心4楼报告厅、肇庆校区6号楼307(分会场)同步举行。
莅临本次开幕式的嘉宾有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余家军教授、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荣誉院长张耀辉教授、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满四教授、广州华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李显意总经理、广州金灿腾辉创新服务有限公司蔡灿辉总经理、广州华商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处曾龙威处长、宋元跃副处长,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陈欢老师。
(创新创业文化节活动内容介绍)
开幕式伊始,校大学生创业协会常委团成员杨心怡代表协会发言,介绍文化节相关内容。第六届文化节以“创启未来,智汇新程”为主题,遵循“智慧赋能创新,需求导向实践”原则,精心策划系列活动。她表示,协会将联合各二级学院分会,邀请行业专家及创业成功人士带来主题讲座、沙龙等知识赋能活动;打造首期创业集市,搭建创意与市场对接桥梁;开展“创业知识趣味问答”等多元趣味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创意空间;组织多场创新创业研学活动。本届文化节共涵盖10余场活动,协会将整合多方资源,提供全面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助力构建校园创新创业生态,展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增色添彩。
(余家军副校长致辞)
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余家军为本届创新创业文化节开幕式致辞。他表示,学校始终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及组织多样化活动,培育了大批优秀成果。本届文化节以“创启未来,智汇新程”为主题,他勉励学子成为“破界创新的先行者”,打破学科壁垒探索跨界融合;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锤炼核心竞争力;同时做“心怀家国的担当者”,立足国家战略用创新服务社会。未来,学校也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助力华商学子在新时代书写青春的精彩答卷。
(创新创业导师聘任)
余家军副校长为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满四教授颁发聘书,王满四教授受聘为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导师。
在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满四教授作“解密创新大赛:冲金全攻略”主题演讲。
王满四教授围绕创新大赛评审标准展开解析。他强调,商业计划书是项目的灵魂基石,需精准凝练技术壁垒与市场价值,逻辑清晰、数据扎实,突出核心论证与专利支撑。针对路演材料,王教授结合多个优秀项目案例,重点阐释路演材料的制作要领:PPT需采用关键词提炼与数据可视化呈现,视频素材应强化逻辑叙事与视觉冲击,从而高效传递项目优势。同时,展示内容也需兼顾专业性与吸引力,通过结构化表达迅速抓住评委关注点。
结合主赛道创意组与创业组的评审指标,王教授指出,参赛项目需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依托专利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需具备高科技含量、重大应用案例及落地转化能力;瞄准未来产业或传统产业升级,着重提升技术成熟度与细分领域创新,展示市场规模、投资人认可与社会价值。他以港珠澳大桥水下检测项目为例,详解其通过15项专利实现检测时长减少55%、成本降低70%的成果,凸显“硬科技”对实际场景的支撑作用。
在选题策略上,王教授建议学生关注科技前沿与新兴产业,挖掘细分市场差异化需求,同时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升级。在团队建设方面,需突出学生负责人的核心作用,明确分工与股权结构,并注重学科资源整合。王教授特别强调,参赛材料中应列举学校学科优势、科研项目支持及产学融合成果,用数据与事实替代空话。
互动答疑环节,王教授针对学生提出的“陪诊项目的瓶颈与困惑”,耐心解答。他表示,选择项目要与国家政策导向相结合,考虑项目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挖掘特殊服务群体,同时运用AI和数字化手段打造服务平台,增强项目的竞争力。
广州华商学院始终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方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革新与产业升级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用华商智慧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图文/创新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