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青年,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育人环境,深化青年学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识,广州华商学院“大使讲坛”第二讲分别于4月8日、22日在肇庆校区、广州校区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主任傅朗为本次讲坛的主讲嘉宾,他以“我的外交足迹”为主题分享了多年的外交经历和智慧。本次讲坛由国际学院、科研处和肇庆校区党政办联合承办,习近平外交思想研学社和肇庆校区学工办协办。
广州华商学院焦方太副校长为傅朗主任颁发了“大使讲坛”嘉宾证书。校长助理覃少冰、国际学院院长回雁雁分别主持了两个校区的讲坛,来自文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健康医学院、会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字经贸学院、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外国语学院的4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广州华商学院焦方太副校长为傅朗主任颁发“大使讲坛”嘉宾证书)
(傅朗主任回赠外交足迹摄影作品集)
傅朗主任以五大洲地理分布为脉络,结合与各国政要的深度交往及率团出访的丰富阅历,生动诠释了四十余年的外交实践与智慧。讲座伊始,傅主任便向师生们阐明了一名优秀外交官的核心素养——“心中有祖国,眼里有世界”。随后,通过极具现场感的外交照片和真实案例,深入剖析了外交官必备的危机公关艺术与临场应变能力;结合与各国政要的互动经历,深刻阐释了同理心在构建外交情感纽带中的关键作用。和平理念是消融外交坚冰的暖阳,而外交艺术的精妙往往蕴藏于细节之中,他更以自身多才多艺的特质为例,生动展现了艺术在外交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与影响力。
傅朗主任在分享外交实践的同时,特别寄语当代大学生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新媒体时代保持清醒的认知与独立的判断力。他还强调,要出色完成任何工作,必须深入思考三个维度:工作的社会价值、个人的能力储备,以及可整合的外部资源支持。为生动诠释坚持的力量,傅主任以自身54岁从零开始学习萨克斯的经历为例,勉励青年学子“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行动的遗憾”。他还特别提醒,要培养日常积累的意识,善用现代信息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相机等设备记录生活、工作、学习的点滴,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宝贵的成长印记和历史珍藏。
傅朗主任以其亲历的外交风云为经纬,为同学们勾勒出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在收官之际,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唯有以史为镜,方能明辨当下,擘画未来。这番掷地有声的箴言,既展现了一位资深外交官的历史洞见,更为在座青年点亮了培育全球视野与历史思维的精神灯塔。
在互动环节,在场同学们围绕大学生了解外交事务的途径、如何参与到外交领域,以及如何正确传递中国声音等方面进行请教。傅朗主任结合自身外交生涯,为青年学子悉心解惑。
傅朗主任强调,外交能力的培养始于基层历练,从翻译校对到礼宾接待,每个基础岗位都是培养外交能力的重要台阶,同学们可以多维度地思考问题、认识世界,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维敏感度。就“如何提升国际认同”的话题,傅主任特别指出,当代青年既要保持独立思考的清醒认知,更要善于发掘文明对话的共鸣点,创新传播方式,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真实立体的中国故事。
本次“大使讲坛”以生动详实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案例,通过200余幅珍贵的外交纪实照片,将中国外交的壮阔图景娓娓道来。这些定格的历史瞬间,既展现了外交工作的宏大叙事,更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细节之美。报告会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到,中国外交的辉煌成就,正是源于无数外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最终汇聚成推动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
本场报告会不仅为华商学子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口,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外交的独特魅力——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又有润物无声的人文关怀。通过傅朗主任的精彩讲述,同学们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更在内心深处种下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种子,对中国外交的智慧与担当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
(图文/国际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许世龙)
上一条:聚焦问题抓整改,聚力攻坚促提升——学校副校长刘少波督导数字经贸学院合格评估工作
下一条:校企携手共研方案,创新培育数字人才——数字经贸学院数字经济专业召开定向培养创新班方案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