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青年才俊,为国际组织和参与全球治理做好人才储备,广州华商学院“大使讲坛”第三讲于2025年4月15日在中央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本期主讲嘉宾是在联合国任职超过25年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联合国副秘书长级别)、国际欧亚科学院何昌垂院士。国际学院回雁雁院长、行政助理黄俊辉、ACCA专员姚晓敏,以及来自国际学院、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健康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数字经贸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的200多名同学现场聆听,共同开启这场探索全球治理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学习之旅。国际学院回雁雁院长主持本场讲坛。
何昌垂院士从历史和当前国际形势角度出发,分析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发展和变革需求,并深入分析了这些局势变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进而提出国际组织构建的领域和范围以及当下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的现实。
何昌垂院士指出,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度调整、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新兴经济体集体崛起的新形势,全球治理体系进入关键转型期,新时代大学生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胸怀全球视野,深刻理解自身在全球命运共同体、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历史定位与时代责任。他强调,当代青年肩负着三重时代使命:推动民族复兴、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为此,基于联合国胜任力框架,何院士提出“三维视角”的人才培养方法:青年学子要建立本土立场、他国视角和全球思维的多维认知体系。在能力塑造方面,何院士强调,要重点培养六大核心素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广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专业功底、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何院士进一步表示,推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稳抓稳打、久久为功。既要客观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更要把握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他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赖于国际组织的协同联动和世界各国的务实合作,而这一切的根本支撑在于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互动环节,何昌垂院士鼓励同学们多思考和发问,并对提问逐一解答。针对文科生处理技术性议题的困惑,何院士建议,要培养跨学科思维,主动利用国际组织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同时注重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快速吸收新知识的方法。谈及国际人脉拓展,何院士结合自身经验,建议同学们通过参与学术社团、争取实习机会、投身跨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逐步积累。
最后,他强调,语言能力固然重要,但跨文化交流更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敢于表达的自信。就全球治理中的资源分配这一专业问题,何院士耐心地阐释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既要恪守国际法和国内法相关规定,又要确保资源使用的公共属性,同时要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
国际学院回雁雁院长在总结中表示,非常感谢何昌垂院士在百忙中抽时间给大学生分享在联合国的工作经历,何院士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经验丰富的外交家,还是致力于培养国际胜任力的专家,他的几本专著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研读,通过阅读和听讲座,有效拓展国际视野,激发创新思考。国际学院从2023年开始就注重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和参与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各项重要活动,但也清晰地认识到在外交事务和国际问题方面,大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外交官的机会还是很少,“大使讲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希望同学们多参与,学习这些杰出外交官的丰富经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开拓人生的新局面。
(国际学院院长回雁雁为何昌垂院士颁发证书)
本场讲坛还特别安排了签名赠书环节。何昌垂院士结合多年科技和外交工作经验撰写了多部与粮食安全、国际事务、国际组织的专著,他非常热情而认真地为现场要求签名的同学在书籍写上鼓励的话语。
通过本次讲坛,同学们对全球治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清晰明确了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参与国际治理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全程认真听讲并积极提问,体现了华商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图文/国际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数字金融人才——广州华商学院数字金融学院与万联证券增城荔乡路营业部开展校企合作交流
下一条:华商众创孵化基地第八期创业团队入驻路演评审会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