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产教融合、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更具竞争力的翻译技能,外国语学院在4月12日、13日两天开展“第一期人机共译翻译实战工作坊”,通过“技术培训+实战演练”的创新模式,为学生搭建AI与人工协作的实践平台。
出席工作坊的领导嘉宾有: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杜秀君、甄玲,传神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经理向袁媛、高级产品经理彭利峰。启动仪式由外国语学院教师付茜雯主持。
启动仪式上,杜秀君副院长表示,机器协助翻译提高了翻译效率、解放了翻译者生产力,但人工翻译在文学创作、文化意象转换、情感化表达等方面无法被取代。“人机共译”在保证情感表达的同时提高了翻译效率,是未来翻译行业的新趋势。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工作坊的培训与实战演练,在翻译中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
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袁媛经理表示,在本次工作坊将带领同学们参与智能翻译项目管理的实训演练,掌握目前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更好地赋能翻译项目。希望同学们在工作坊的培训中,能掌握如何使用机器翻译,提高自己的翻译效率。
甄玲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为了夯实学生的语言翻译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人机共译”先进技术,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带来的冲击,外国语学院首次开展“人机共译工作坊”,本次工作坊标志着外国语学院在“产教融合”上做出的新尝试。“人机共译”演练项目向同学们提供接触真实翻译项目的机会,锻炼同学们的翻译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实训中能有所收获,掌握“人机共译”技术与智能翻译项目管理,未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
启动仪式结束后,由彭利峰老师进行授课。彭利峰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翻译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开展了CAT工具实践应用——以云译客为代表的在线云端协同翻译操作。在智能翻译项目管理实战演练环节,彭利峰老师从规划与术语管理、机器翻译引擎筛选与测试、翻译与AI工具应用、审校与质量把控、译文导出与排版五个方面展开。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老师,记下讲课重点,并体验翻译工具,尝试进行“人机共译”。
彭利峰老师在实训环节也细心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本次“人机共译工作坊”,不仅是翻译教学实践的重要延伸,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AI翻译应用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更开创了外语专业与智能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外国语学院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提供了创新范本。本次活动促进了学生在传统翻译思维与AI协作思维中的有机转换,实现了语言技能与智能工具的深度结合,为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外语学子搭建了接触前沿翻译技术的实践平台,也为学院教育教学创新注入了数字化活力。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拓展与语言服务企业的合作,深化智能翻译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图文/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参加第3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下一条:广州华商学院举办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校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