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下午,“银发时代的创意创业”主题论坛在广州校区弘美楼310会议室顺利举行。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荣誉院长张耀辉教授,华商科教集团董办、培训中心总助卢博文,广州华商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处曾龙威处长,广东孵客科技孵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洪亮先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点负责人苏晓华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校外导师、高级经济师张德伟先生,中国企业报华南中心(公司)副总经理孙愈女士,暨南大学创业学院教师、SYB创业指导师余燕舞老师,广州华商学院学生就业创业处副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宋元跃,以及各二级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银发经济领域,旨在通过学术交流、案例分享与资源对接等多种形式,推动银发经济与智能技术、康养产业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探索老龄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与新动能,激发师生在银发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力。


张耀辉教授为冯洪亮、苏晓华、张德伟、孙愈、余燕舞颁发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导师聘书。
随后,主持人介绍首届银发经济创意创业大赛。该大赛由暨南大学创业实验室与广东省创意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设有理论研究与调研、创意、创业三条赛道,旨在为参赛者提供展示才华、资源对接、成果转化的优质平台,推动银发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实践。
“银发时代的创意创业”主题论坛
张耀辉教授以“银发经济与银发生产力”为题,对银发经济的内涵与意义作了深度阐释。他指出,银发经济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养老产业,而是涵盖60岁以上人群生产、消费、投资等多元经济活动的新型经济形态。他强调,应充分重视银发人群所蕴含的生产力价值与社会贡献潜力,积极推动以“悦己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鼓励“银发再就业”,激发该群体继续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活力。
冯洪亮博士作“老科学家创业与成果转化”专题分享。他指出,全国60岁以上拥有丰富知识与技术积淀的群体是一笔尚未被充分挖掘的重要智力资源,应当通过建设创客中心、老年大学产学研平台及银发科创园等多样化载体,积极推动老教授、老专家与青年创业者之间的深度协作与联合创新,以此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和智能化养老产品的开发应用,最终在区域层面形成良性循环的银发科技产业集聚效应。
张德伟先生以“有用与无用”为题,深刻阐述了创新思维中长期视角的重要性。他通过数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GPS定位中的相对论效应、DNA解码中的纽结理论等案例,生动揭示了许多看似“无用”的知识最终在重大科技和应用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积极鼓励在场师生主动打破短期功利主义的思维局限,拓宽知识视野,积累跨领域能力,以应对未来创新挑战。
余燕舞老师作“创业的领导力”主题演讲。他通过情境模拟互动和性格测试工具,引导在场师生深入理解不同行为风格对创业过程的影响。他表示,领导力本质是一种通过影响他人、推动共同目标实现的能力,其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个人内在特质,更源于与外部情境的动态互动。创业者需清晰识别自身优势与行为倾向,在此基础上科学组建互补型团队,并系统提升包括目标管理、资源整合、有效沟通与团队激励在内的核心领导能力,从而显著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几率与团队长期凝聚力。
苏晓华教授以“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战略创业”为题,从文化与制度的双重视角系统探讨了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她通过对康百万庄园、乔家大院等中国传统家业案例,以及李锦记、方太等现代企业传承实践的分析,具体阐释了共同价值观传递、家族宪法制定与现代化治理结构在代际顺利交接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家族企业应在延续传统文化根基的基础上,有机融入现代管理机制,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文化创新,从而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活力,最终达成基业长青的目标。
主题演讲结束后,嘉宾与在场师生围绕银发经济创业机会、老教授资源整合、家族企业传承等话题展开互动交流。
参观交流

论坛后,嘉宾一行先后参观了桃花岛电商实训基地、中手游华商动漫游戏工作坊等教学实训场地。
广州华商学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系统性推进银发经济研究与实践融合。学校通过建设银发经济研究院、打造跨学科智库、开设银发创新实验班等方式,深化老龄社会治理、老年健康科技、智慧养老等方向的研究与应用转化,推动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多维协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银发经济生态,助力培育经济新动能,为银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华商智慧与力量。
(图文/创新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