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专题

“幸福”列入地方施政目标 期待质朴愿望得以实现

2012年10月31日

核心提示:幸福,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生活最质朴的愿景,也是社会发展要达到的重要标准。近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掀起人们对幸福的讨论和深思。“幸福”也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有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去年的数据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当社会的发展由只看重经济增长到开始注重民生等软实力的提高时,当各地开始将“幸福”纳入发展规划时,毋庸置疑是进步的,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又必须看到,幸福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很难用量化来精确考核的指标,如何在未来制定出合情合理的考量标准,也是实现和落实幸福城市建设的关键。

被越来越重视的“幸福”

“你幸福吗?”成为近来提及率很高的一句话

 央视双节期间走基层百姓心声:你幸福吗?

央视在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了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而采访对象面对的都是同样的问题: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

经典回答: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首先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该位记者却未放弃,继续追问道:“您幸福吗?”。这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

在郑州一火车票代售处:您最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收复钓鱼岛”;最想要什么?“女朋友”;那么,这十年您遇到最坏的事呢?“接受你采访,队被人插了”……

社会热议:幸福,原本是一个很单纯的心理状态,但是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却这么难以回答,谈及这个词语的时候,有人甚至以冷笑避之,这不禁发人深省,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幸福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压力迫使人们一刻不可懈怠,人们往往把目标定得很宏伟,急促追赶,这恰恰忽略了身边最为美好的景色。细细地品味那些平时忽略的点点滴滴,也是另外一种幸福。

毫无疑问,“你幸福吗”的系列调查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利用新的理念、新的手法,真正走到民间,把鲜活的声音展示了出来。但也应看到,节目进一步发展,还需解决问卷设置不科学、采样标准模糊等问题。营造人人敢说话、说真话的大环境,这是一项基础工程,对此,决不能搞表面文章,或者是假调查真吹嘘的那一套,而应像“你幸福吗”调查组那样,踏踏实实做到位。

莫言获奖后接受专访,被追问,你幸福吗?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央视专访,在被董倩追问“你幸福吗”时,莫言干脆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说,“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连日来接受媒体轮番“轰炸”的莫言谈话中显得有些疲惫,笑称最希望“结束采访”。

多地将“幸福”列入施政目标

幸福这一概念已经进入众多省市的官方文件,成为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

在我国大陆地区,至少18个省(市、区)在正式场合明确提出“幸福”概念,将“幸福”列为了施政目标。湖北省委党校教授何正欣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各级党政机构提出幸福口号已经成为趋势,“幸福”已形成共识。

各地行动

湖北:6月9日,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努力建设幸福湖北”。在编制幸福指数统计指标体系时,把影响幸福指数的要素归并为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环境条件7个方面。

宁夏:宁夏2007年就提出了“幸福宁夏”的目标。

山东:曾多次举行以“幸福山东”为题的社会活动,有政府官员参加的主题研讨会也召开多次。

北京:今年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让首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北京平谷:2011年底北京市平谷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幸福平谷”,并发布了“行动纲要”。提出的“幸福蓝图”,最显著的特征,是含12年义务教育在内的18个“免费”、三公经费公开等18个“百分之百”,另有18个“全覆盖”。

江苏江阴:江苏省江阴市,是国内较早提出“幸福”的地区。2006年6月,江阴提出“幸福江阴”构想。在此之前,他们征求了国家统计局、中央研究室等机构意见。提出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

……

2006年4月,胡锦涛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明确提出“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项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了“幸福城市”的建设目标。

各类幸福指数报告越来越多

9月19日,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合肥、太原、广州。8月19日,央视发布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前三名为拉萨、太原、合肥。

在这两个榜单上,多为二线城市。此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在100个城市中,分别位居第96位和99位。

幸福没有那么容易

幸福,很难,也很简单

现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加。在紧张的生活节奏驱使下,人们逐渐变得浮躁、焦虑,人心为物欲所蔽。历史倒退回20年前,那时的生活“三大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如今的“三大件”被房子、车子、票子所取代。那时一家几口人挤在几十平的房子里也不嫌小,如今,一家几套房子也不嫌多。社会进步了,但是我们的心却变小了,被物欲填满,变得自私、冷漠,再也容不下曾经的那些单纯的幸福。过去,大家可以秩序井然地排队乘车,融融之景。现在,一名28岁男教师和一位六旬老人可以为了一个座位大打出手。幸福不是别人能给予的,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当你尝试心平气和,放下你过重的私欲,幸福也会随之而来。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压力迫使人们一刻不可懈怠,人们往往把目标定得很宏伟,急促追赶,这恰恰忽略了身边最为美好的景色。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对于幸福的理解或许对于当下浮躁的我们有所开示,“要发现生活中那些琐碎的快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一种生活的哲学。生活中原本就是一些极其平常的小事点滴积累,不要因为琐碎而烦恼。细细地品味那些平时忽略的点点滴滴,也是另外一种幸福。”

 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633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目前的幸福感如何”时,38.7%的人感觉“一般”,30.2%的人感觉“幸福”,19.5%的人表示“不太幸福”,11.6%的人表示“非常不幸福”。

95.7%的人认定民众幸福指数与政府作为有关

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633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95.7%的人觉得民众的“幸福指数”与当地政府的作为有关系,其中68.7%的人表示“有很大关系”。

一名民意中国网的网友留言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只看重GDP,忽视民众的幸福感。因为有了GDP的增长,他们就有了升迁的希望和保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财经委“民生指数”课题组成员孟庆国表示,过去政府的评价体系,基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过分追求GDP的增长,导致一些地方只重经济发展,而对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与人民生活幸福相关的公共项目关注不够。

“在最新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不再特别强调经济增长目标,而强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就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和规范的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孟庆国说,将“幸福指数”引入政绩考核,能避免地方政府“唯GDP”的倾向,将关注的重点从经济发展转向民生福祉,更加关注民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高,更加以人为本。

“幸福”列入施政目标,关键是如何衡量

政府提出建设人民生活幸福城市,就意味着走出唯GDP误区,更自觉地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但也有人说: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在很多时候,幸福是一种多元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心理感受,把幸福感作为硬性统一的施政目标,会不会产生使老百姓“被幸福”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制定衡量指标,可以有

尽管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建设幸福城市却应有指标衡量。无论想干成什么事,都得有明确目标。是否实现了目标,不能凭感觉,而得有客观标准,这就得把目标分解成具体指标。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规律可循,比如教育投入多少往往影响到教育水平高低,把整体目标分解为各种指标,就能考量发展水平,使目标逐步落到实处。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也得依据此理。如果光讲心理感受,不讲指标衡量,建设幸福城市就会成各行其是,甚至沦为一句漂亮口号。

当然,建设幸福城市也不能简单满足于指标到达。其中道理在于,就算所选取指标是社会现象关键因素,但毕竟不等于社会现象全部。比如我们讲教育投入多少影响着教育水平高低,但不能由于教育投入多就说教育水平肯定高。这要求我们处理好“指标衡量”和“感受衡量”的关系,重视指标到达又不以统计数据代替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努力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普遍满意、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幸福城市。

衡量民众是否幸福哪些因素必不可缺

衡量民众是否“幸福”必不可缺的因素有哪些?调查中,75.3%的人首选“健康”,其次是“经济收入”(71.5%),“受尊重程度”排名第三(68.1%)。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医疗保障”(59.8%)、“住房”(59.5%)、“环境质量”(57.5%)、“价值实现程度”(55.8%)、“恋爱婚姻状况”(45.8%)、“受教育情况”(39.4%)等。

☞ 编后语:随着近年来各地执政理念的转变,民生、幸福指数等越来越被重视。作为一个含义广泛、衡量难度很大的指标,“幸福”一直是人们不断追索的理想生活感受。如何才能准确、科学的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幸福感进行测定,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讨论,制定合情合理的标准。地方政府将“幸福”这一概念引入执政规划,值得我们为之喝彩。如何落实“幸福城市”建设,更是值得我们关注。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永恒期盼,让我们拭目以待那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

上一条:“80后”是“最悲催的一代人”?
下一条:校长午餐会请学生“挑刺” 餐桌上“华山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