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2025年3月29日,广州增城恒大酒店迎来了一场聚焦AI时代营销与文旅人才培养的盛会——2025新时代华商管理论坛。本次论坛由广州华商学院主办,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承办,广州果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华拓(深圳)体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海象研学、智慧童趣研学旅行协办,旨在探讨在AI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与文旅专业人才,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论坛开幕:共襄盛举,开启智慧之旅
上午9时,论坛开幕式在恒大酒店会议厅举行。开幕式由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珍杰主持。廖珍杰副院长首先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逐一介绍了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包括来自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
随后,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史传林院长致开幕词。史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华商管理学院在营销与文旅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分析了AI时代营销与文旅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指出本次论坛对于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现场)
(论坛现场-全体留影)
市场营销专业专场:探索AI时代的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随后正式进入论坛的主体环节。市场营销专业专场由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仕海主持。袁仕海副院长在市场营销专业专场开场致辞中指出,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营销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营销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仕海)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杨德锋教授作“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市场营销专业需要不断强化数据科学知识,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暨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以德业双修的培养理念,培育面向国际、服务祖国、具有新时代使命感的“懂国情+系侨情”的人才。专业特色包括多元文化的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的培养导向,注重数字化营销能力与商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对市场营销专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为此,暨南大学推出了“大数据与商务分析”精英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宽广商科背景和深厚大数据能力的优秀人才。该计划通过兴趣和学习能力筛选学生,提供9学分的课程和毕业论文指导,课程设置包括《数据科学导论》《商业大数据分析》等,注重实践与学术训练。围绕数字化营销趋势,暨南大学进行了课程开发,从专业课创新、课程理念创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创新、讲授方式创新和评价方式创新五大方面入手,解决“市场营销的专业课如何向数字化成功转型”的问题。课程设置涵盖数据科学知识群、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强调数字化营销的相关内容和课程的数字化更新。杨教授还介绍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卓越学术人才培养项目和卓越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实行一对一跟踪指导。同时,鼓励青年教师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设置开放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加强校企联动,拓展企业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创办“一营到底”创意营销大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杨教授的演讲展示了暨南大学在数智营销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杨德锋教授)
广东财经大学肖怡教授分享了广东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成果。肖教授从专业发展基本情况、专业建设思路与成效、个人体会三个方面展开,介绍了广东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如何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建设、推进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等措施,打造具有特色的国家级一流专业。她强调,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广东财经大学肖怡教授)
作为企业界代表,万为瞻卓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沈攀分享了AI时代市场营销人才的核心能力模型。他指出,AI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营销的本质与方式,未来的营销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知识、创新思维、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沈攀先生还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AI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的行业视角。
(万为瞻卓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沈攀)
最佳实践管理集团主席袁达文博士在演讲中探讨了AI在销售与营销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革。他指出,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其营销策略和业务流程,以适应这一新的技术趋势。袁教授提到,根据麦肯锡2024年的报告,70%的亚洲企业已经在客户互动中使用AI,AI驱动的个性化营销在亚洲的电商销售中提升了30%的销售额。他强调,AI在销售和营销中的应用包括超个性化、AI聊天机器人和语音助手、预测分析、程序化广告和自主销售代理等。他还分享了AI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如亚马逊的产品推荐、印度HDFC银行的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中国的抖音直播购物和平安好医生的远程医疗诊断等。袁教授还讨论了AI在业务转型中的作用,包括自动化任务、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客户体验和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他指出,AI能够通过个性化互动和及时支持增强客户体验,从而建立更强大的客户关系。此外,AI还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预测分析,帮助企业优化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活动的效果和响应性。袁教授还强调了AI伦理的重要性,指出数据隐私、算法偏见和透明度是企业在使用AI时需要考虑的关键伦理问题。他呼吁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必须确保负责任地使用技术,建立消费者的信任。
(最佳实践管理集团主席袁达文博士)
贺州学院肖军老师在演讲中强调了在AI时代,个人IP孵化和自我营销的重要性。他指出,个人品牌推广是让个人价值得到市场认可的关键活动。他分享了个人IP孵化的三个核心策略:一是多平台持续输出,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内容传播,扩大影响力;二是巧用AI技术优化内容创作,提升内容吸引力;三是提升个人技能,如摄影和后期制作,以适应图文视频时代的需求。肖教授还提到,个人的审美和艺术鉴赏力在内容创作中至关重要,同时,利用人际关系和MCN矩阵传播可以有效提升个人IP的影响力。他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要有个人IP思维,因为个人IP是个人最具长期价值的资产。
(贺州学院肖军老师)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汤敏超教授在演讲中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营销与高质量发展,强调了新时代营销需紧跟时代变迁,注重消费者群体身份与情感化营销。他提出,随着时代发展,消费者不再仅为产品功能买单,而是更看重产品背后的故事与情绪价值。同时,技术革命推动社会权力结构重组,未来将更倾向于跨界融合与创新,单一技能人才将被复合型人才取代。汤教授还指出,AI技术的发展将使教育范式发生变革,未来教育将更注重知识驾驭与意义创造能力的培养。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汤敏超教授)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优秀毕业生、无限人生留学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彭泽彬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AI时代对跨界人才的思考,强调了跳出标准化思维、培养跨界能力的重要性。他指出,AI的发展可能淘汰那些不主动、不思考、依赖模板化操作的人。他建议学生从个体层面提升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从职场层面拓展跨界能力,从行业层面关注AI对岗位的影响。他鼓励学生培养问题型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不盲目跟从他人,而是探索自己的节奏,实现自我成长。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优秀毕业生、无限人生留学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彭泽彬)
旅游管理专业专场:聚焦文旅人才培养与行业创新
3月29日下午,旅游管理专业专场由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珍杰主持。廖珍杰副院长在致辞中提到,文旅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I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
广东财经大学乔国玲教授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影视文旅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展开演讲,指出大湾区具备政策支持(2019年国家战略定位)、资源优势(惠州微短剧拍摄基地、香港国际化人才、澳门文化资本)及经典IP基础(如《72家房客》),但面临核心问题:三地政策壁垒(审批/税收/资金流动差异)、产教脱节(学科分割导致专业人才缺口)、国际化能力薄弱(国际奖项参与度低)及协同机制不足。对此,她提出协同发展路径,包括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融合影视创作/文旅策划/数字技术/国际传播)、建立大湾区影视文旅实训基地(与佛山/惠州政府共建数据库)、推动学分互认计划及湾区青年创投基金,并通过案例实践(佛山南方影视中心全产业链运营、AI技术赋能招生宣传片制作)探索“湾区模式”,旨在通过协同机制突破、产教深度融合及政策赋能,将湾区影视文旅经验提升为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中国经验”。
(广东财经大学乔国玲教授)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文彤教授围绕“旅游定制套餐中的框架效应”展开分析,指出消费者决策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显著。研究基于“加法框架”(逐步添加付费选项)与“减法框架”(预设全包套餐后删减选项)对比实验,结合心理账户理论与时间距离因素,发现消费者因“损失厌恶心理”更倾向选择减法框架(避免放弃体验),且该效应在价格敏感度低、体验预期高的旅游场景中尤为突出。时间距离(预订与体验的时间间隔)起调节作用,远期预订场景下加法框架更易激发购买意愿。他表示,实践启示强调,旅游企业可通过减法框架设计套餐、提前布局远期产品营销,并注重传递体验价值以弱化价格敏感,最终通过优化信息框架策略提升消费者决策效率与满意度。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文彤教授)
珠海科技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阚兴龙教授在演讲中系统介绍了学院在产教融合与职业经理人培养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学院自200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应用型职业经理人”为人才培养定位,依托产业需求设计培养方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实践中,学院采用“高管进课堂”模式,邀请企业管理者讲授《旅游前沿讲座》等课程,并聘请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全职教师;通过“订单班”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三位一体,与珠海龙头国企、凯悦集团等合作,定制化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在特色方向建设中,聚焦高尔夫裁判培养领域,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国际认证优势,累计培养国家级以上裁判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一,包括东京奥运会高尔夫项目唯一中国裁判。此外,学院与会展等校友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制课程,强化实践能力。历经20年发展,学院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及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产业需求驱动、校企协同育人”的特色路径,通过战略定力与产教融合实践,为行业输送了大批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珠海科技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阚兴龙教授)
广州果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冰轮发表了题为“Z时代研学人才如何培养”的演讲。李总经理从大湾区研学行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研学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提出了“六边形战士”的人才培养模型,即要求研学人才具备懂教育、会带团、有逻辑、重创意、能营销、善沟通等六项能力。她还介绍了公司内部的轮岗制度与人才培养策略,强调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广州果行天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冰轮)
海象研学、智慧童趣研学旅行总经理董晓明先生作为乡村振兴和研学振兴派发起人与实践者,分享了珠三角区域研学人才需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他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学旅行作为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董先生结合自身在乡村文旅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研学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与价值,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政策支持、产业融合等途径培养研学人才的建议。
(海象研学、智慧童趣研学旅行总经理董晓明)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吴普研究员从气候旅游、康养旅游的角度,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他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气候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迅速崛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吴教授还分享了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吴普研究员)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华商科教集团会议中心副经理吴莹分享了自己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历程与职业成长经验。她从自身实践出发,强调了实践经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在校学生提出了宝贵的学习与职业规划建议。
(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华商科教集团会议中心副经理吴莹)
论坛闭幕:总结与展望
经过一天的深入交流与探讨,2025新时代华商管理论坛在下午6时圆满结束。闭幕式由广州华商学院管理学院市场学系主任张丽娟副教授主持。张丽娟副教授在闭幕词中总结了本次论坛的主要成果,她指出,本次论坛围绕AI时代的营销与文旅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实践分享,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张丽娟副教授强调,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营销与文旅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她提到,通过本次论坛的学习与交流,与会嘉宾对AI时代的营销与文旅人才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未来将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张丽娟副教授还特别提到,本次论坛的举办得到了广州华商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各协办单位的积极协助。她对所有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共同探索AI时代的教育与产业发展之路。
(管理学院市场学系主任作闭幕式总结发言)
2025年,是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营销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华商学院特别举办“2025新时代华商管理论坛”,以“AI时代的营销与文旅人才培养”为主题,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优秀校友,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营销创新、文旅产业如何转型升级,以及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管理类复合型人才。
本次论坛,既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也是一次智慧的盛宴,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度对话。我们满怀喜悦与感恩将迎来广州华商学院20周年校庆。我们借此论坛召开,不仅是为了庆祝华商学院20年来的发展成就,更是为了展望未来,共同探讨华商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现场)
(图文/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凝心聚力迎评估 共谋发展谱新篇——数字经贸学院召开2025年全体辅导员工作会议
下一条:数字金融学院教师代表参加香港Web3 Festival 2025,探索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