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为培育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青年学子,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全球意识与责任担当,提升师生对国际组织运作机制及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认知水平,深刻把握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与使命,在中国联合国协会的鼎力支持下,2025年3月25日,广州华商学院“大使讲坛”启动仪式暨首场专题报告会在广州校区会议中心4楼报告厅举办。讲坛由国际学院、科研处承办,习近平外交思想研学社协办。
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副校长焦方太,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李远飞,国际学院院长回雁雁,学生处处长黄国富,国际学院副院长张真以及来自国际学院、会计学院、健康医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文学院、数字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传播与传媒学院的200多名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聆听报告。焦方太副校长主持启动仪式和报告会。
胡军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一所秉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办学理念的高等学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始终是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外交大使作为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言人、对外交往的关键使者和跨文化沟通的桥梁纽带,他们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斡旋于国际事务前沿,既拥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和全球视野,又具备深厚的国际关系洞察力与跨文化理解力。他们的职业历程与思想智慧,恰似一座蕴藏丰富的智库宝典,必将为师生们开启一扇认知世界的全景视窗。胡校长强调,“大使讲坛”的举办,是我校推动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开放式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同学们拓展国际视野的优质平台。他殷切期望全体同学能够珍视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在与大使们的深度对话中启迪思维,在全球议题的探讨中增长见识,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
(广州华商学院校长胡军为沈永祥大使颁发“大使讲坛”证书)
启动仪式后,沈永祥大使以“国际组织与中国”为题作首场专题报告。沈大使结合其担任驻日内瓦代表团参赞、外交部人权事务特别代表、国际司副司长,以及中国驻马达加斯加和卢旺达大使等重要职务的丰富外交经历,系统阐述了国际组织的历史嬗变及其在战后国际秩序中的关键作用。他以联合国体系为例,深入剖析了这一全球治理核心架构的演进历程,特别详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组织合法席位的艰辛外交历程,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官在国际舞台上的智慧与担当。
在讲座中,沈大使还从务实的角度解析了联合国会费机制与决策程序,指出随着中国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亟需培养更多精通国际规则、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他强调,中国应当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实践智慧,为听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画卷。
在互动交流环节,沈大使就现场师生提出的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内容涵盖大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要求、中非关系发展前景以及卢旺达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针对青年学子如何参与中国联合国协会活动的问题,沈大使特别强调,当代大学生应当着力提升英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全球视野与国际思维。谈及中非关系时,他建议青年人要客观理性地认识非洲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鼓励大家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交流,突破刻板印象,真正了解非洲大陆的发展现状与潜力。沈大使特别指出,当前我国亟需培养一批既熟悉非洲文化、又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为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焦方太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需要大学生以理性客观的视角认识世界发展形势。他指出,沈永祥大使以其深厚的外交实践经验和独到的国际视野,为师生们开启了深入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对提升师生的国际理解力具有重要启发价值。焦副校长殷切寄语华商学子,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拥抱多元文明,既扎根中国大地又放眼五洲四海,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人文精神搭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他特别强调,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展现青春担当、贡献智慧力量,真正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
本次“大使讲坛”为华商学子搭建了一座连接理论认知与全球治理实践的智慧桥梁。它不仅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培养全球视野已不再是个人发展的加分项,而是新时代青年必备的核心素养;更让大家领悟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仅关乎个人职业规划,更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公民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
(图文/国际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校企深度联动 共探人才培养新路径——管理学院人力专业师生赴惠州市开展调研及研讨
下一条:会计学院召开“导师引领青年航向,共谋教育未来发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