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广州华商学院举办“汇聚新力量·共赴新未来”2026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

发布日期:2025-11-19

2025年11月18日,广州华商学院在广州校区中央图书馆广场成功举办“汇聚新力量·共赴新未来”2026届毕业生秋季招聘会。本次招聘会作为献礼建校二十周年系列就业促进活动的关键一环,汇聚了250家企业参会,岗位需求人数7242人,为毕业生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对接平台。

精心组织部署,彰显就业工作新成效

学校党委书记陈玉欢,副校长刘少波、余家军、许娜,学校顾问王锦秀等领导亲临招聘会现场,逐一走访各招聘专区与特色服务点,并与参会企业代表、返校校友及应聘学生进行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本届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企业的招聘需求以及学生的求职进展。

校友反哺母校,传承华商育人新篇章

本次招聘会洋溢着浓厚的华商情怀,共有12家由校友创办或担任高管的优质企业返校招贤纳士。校友企业的集体回归,不仅为学子提供了更多元的职业选择,更以榜样的力量诠释了华商精神的传承。这种“以老带新、反哺母校”的良性循环,为校企合作注入深厚的情感价值,共同谱写了华商育人生态的新篇章。

聚焦区域发展,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为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本次招聘会精准设置了“增城区暨重点企业引才专区”与“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对接专区”。此举精准锚定了区域重点产业与新兴领域的的人才需求,旨在为学生搭建通往本土优质企业的广阔平台,为区域产业发展精准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推进双向赋能,构建合作共赢新格局

为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赋能,学生就业创业处在会前开展了校企合作需求调研,预先收集并梳理了参会企业的合作意向。活动现场,各二级学院主动出击,与企业在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定制化人才培养等方向展开深入对接,将单一的人才招聘场景延伸为可持续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生态,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服务提质增效,赋能求职就业新体验

为全面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会场构筑了涵盖“就业指导、简历诊断、征兵宣传、创业孵化、增城区高校就业创业联盟、增城‘全域就业’政策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从微观的面试技巧到宏观的生涯规划,从直接的岗位对接到长远的政策红利,“一站式”服务矩阵为毕业生提供了精准化、个性化的全程护航。

本次招聘会创新设置“秋招互动区”,引入激励与互动机制。企业代表与就业指导师等可随时向表现突出的学生发放“夸夸卡”,予以即时肯定;配合留言、拍照打卡等游戏互动,有效缓解传统招聘会的紧张氛围,将求职过程转变为一次充满正向激励与人文关怀的成长体验,营造了自信、从容、积极的校园求职文化新氛围。

媒体聚焦关注,展现人才培养新成果

活动的成功举办引发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广州日报、增城日报等主流媒体亲临现场进行深度报道。学生就业创业处处长曾龙威接受媒体采访时,系统介绍了我校2026届毕业生的学科结构、生源质量以及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服务支持体系,集中展示广州华商学院多年来的办学成效与人才培养成果。

成效数据亮眼,彰显育人实效新成果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现场共吸引2918名学生踊跃参与咨询与面试,其中527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录用意向,供需对接成效显著,参会学生对招聘会满意度高达96.27%。多家企业代表在访谈中表示,华商学院毕业生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度高。

时值广州华商学院建校二十周年,学校始终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任务,致力于搭建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本次招聘会的成功举办,是学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的关键一环,不仅为2026届毕业生提供了精准的就业服务,更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深化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将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推进与优质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践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构建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长效机制,共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图文/学生就业创业处 责任编辑/刘育静)

热线电话:400-8686-818

广州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华商路1号

邮政编码:511300

肇庆校区: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东城街道黄岗社区工业大道1号

邮政编码:526200

ICP备案号:粤ICP备17051289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802000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