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10日,由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广州华商学院联合主办的“盘活存量资产与乡村全面振兴研讨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刘少波、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会长符金陵分别致辞。
刘少波副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与建校二十年的办学成就,围绕本次会议主题,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进入纵深推进关键阶段,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他介绍了广东乡村振兴金融研究中心、会计学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组建科研团队深入农村一线,积极参与资产盘活的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

(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刘少波致辞)
符金陵会长从国家战略高度强调了盘活乡村存量资产对拓宽产业路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面提出举办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符金陵会长指出,从国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战略全局出发,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沉淀了大量的“沉睡”资产,包括闲置的宅基地、废弃的厂房、荒芜的集体建设用地以及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等。这些资产不仅是乡村发展的“家底”,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富矿”。

(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会长符金陵致辞)
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朝才以“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深入剖析了乡村振兴任务艰巨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与社会资本引入难题。他指出,农村存在大量闲置的教育、卫生、厂房等资产及宅基地、山水资源,并分享了多地通过特色产业、文旅融合等模式盘活资产的成功案例,提出要解放思想、摸清家底、发展集体经济,以利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兴业富民。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聚焦“渔业互助保险系统体制改革研究”,揭示了渔业作为高风险产业的经营困境。他通过数据对比呈现了我国渔业产量占世界36%但投保率仅10%的结构性失衡,分析商业保险供给失灵的现状,详解渔业互助保险风险共担、成本较低的制度优势,并借鉴日本渔业互保的分级组织体系与共济模式,提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互保制度、推动“保险+”创新、优化补贴结构等改革建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赵治纲从数据资产化视角,分享“数智时代乡村资产盘活的新路径与实践”。他强调盘活乡村资产是破解地方财政困难的新举措,当前农村宅基地等大量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在数智技术加速发展背景下,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数据资源-数据产品-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价值实现路径,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他以惠农网农产品行情价格数据产品为例,展示了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如何转化为决策支撑与增收渠道,提出要构建乡村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资源价值化与金融化。
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许航敏从资源资产资金循环转化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盘活农业农村资产来夯实乡村振兴的财力保障。农业农村领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资产,如何让“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静态的资产变为流动的资金,是夯实乡村振兴财力保障的核心命题。许航敏所长提出,从确立全链条盘活理念入手,通过科技化与信息化优化价值创造能力,进而借助市场化手段提升价值流动效能,全方位探索农业农村资产盘活的有效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财力支持。
广东乡村振兴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杨森平聚焦“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分享“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激励机制与实现路径”。他指出,“双碳”目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不仅是生态责任,更是撬动资产价值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科学激励机制,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乡村存量资产赋予生态价值属性。
深圳前海经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易瑾以“盘活存量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为题,分享了企业深耕投融资与资产管理领域的实践经验。易瑾董事长通过打造传统村落改造、生态治理、农村水务等多个标杆案例,展现了盘活存量资产中的巨大潜力与创新模式。
贵州中源壹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绍坤带来“从‘一头牛’到‘一条链’”的实践分享,展示了肉牛全产业链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村富民引擎,诠释了产业链赋能乡村振兴的完整图景。
最后,由广州华商学院会计学院院长姚凤民从研讨会紧扣时代脉搏,鲜明的时代性、丰富的多样性、突出的创新性、系统的全局性与人本的价值性几个方面对会议进行总结发言。

(企业考察调研)
11月9日,参会人员前往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基地、慧丰火龙果种植场进行了参观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近距离感受乡村资产盘活与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研讨会合影)
本次会议以主题报告、自由交流形式,各位参会嘉宾贡献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展现了时代责任感与学术热忱,共话乡村资产盘活之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实地考察农业生产基地,了解乡村振兴的现实途径与发展图景。通过本次会议的思想交流,智慧碰撞,实践创新案例分享,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一条以改革为指引,以科技为驱动,以数据为赋能手段,以资产盘活为抓手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作出更大贡献。
(图文/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