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汲取国际前沿创新创业教育经验,6月25日-27日,广州华商学院开展“湾区就创育新机,教师领航启未来”2025年就业创业教师香港访学交流活动。
本次参访的地点包括:香港中文大学、黄竹坑深湾码头径、香港数码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等。
香港中文大学
6月25日,教师团赴香港中文大学开展访学交流。期间,香港中文大学“在学·在职计划”负责人Isabella向教师团系统阐述了港中大作为香港高校中首个面向全校学生推行“校企合作”课程的实践体系。该体系突破传统实习模式,构建了包含结构化课程、覆盖咨询、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150余家企业合作伙伴网络,并辅以企业参访与模拟面试等职业培训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行业洞察力与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中心负责人Joyce重点介绍了“创新创业副修课程”(EPIN)的核心机制。该课程通过系统组织实训营、创客工坊及海外交流项目,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平台,使其在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效积累行业经验、培养软技能并提升行业洞察力。
座谈交流期间,双方聚焦广州华商学院跨境电商及电子商务创业班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开展了深入研讨,为学校相关专业建设及创新创业教育拓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
黄竹坑深湾码头径、数码港
6月26日,教师团参访黄竹坑深湾码头径。负责人杨志豪先生与洪灿建先生围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主题,系统介绍了其在贸易、海上餐饮配送、海洋观光、化妆品原料提取等多领域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中的实践应用,就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蕴含的商业机遇与社会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教师团深化对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与前沿实践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后,教师团前往数码港参观交流。该园区汇聚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初创公司及顶尖科研机构,配备现代化办公设施、先进技术设备和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作为重要的初创企业孵化平台,数码港已培育出多个独角兽企业,业务涉及金融科技等领域,其战略重点技术集群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区块链及网络安全。双方围绕单身经济、宠物经济、银发经济等特定领域的创新创业商机进行了探讨,教师团系统了解了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的实践路径,对新兴经济业态的产业生态和技术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6月27日上午,教师团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参观创新创业孵化器。该孵化器作为深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前沿平台,汇集了众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林煌权院长系统介绍研究院的科研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基地运营、企业入驻情况及众创中心发展历程,并阐述众创中心所提供的创业服务与支持体系。教师团实地考察了在孵项目,走访广州中绘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嘉达云科技、VOICE AI等部分代表性入驻企业,详细了解项目从创意孵化至企业落地的全流程。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
6月27日下午,交流团赴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投资孵化中心主任邓永春系统介绍研究院的基本概况、组织架构及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的战略定位。邓永春指出,科研机构把握发展机遇需依托提升专业实力、夯实平台积累、强化产业对接三大核心能力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成果转化必须具备优势学科技术支撑、明确市场需求的应用场景以及兼具技术研发、创业管理及投融资经验的复合型专业团队基础。该研究院近年来通过构建“政产学研资”生态平台,建立项目遴选库开展概念验证服务,联合天使母基金提供早期融资支持,形成“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产业加速”全链条转化模式。
广州华商学院始终践行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深化粤港澳教育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度对接香港高等教育资源与产业创新生态,进一步明晰了产教融合新路径,为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与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各界的交流合作,推动校政企多方协同育人机制走深走实,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贡献教育力量。
(图文/创新创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